郑州综合利用所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所内专家审查

◇ 来源:地调局郑州综合利用所◇ 作者:刘慧◇ 发布时间:2018-03-12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组织专家对2018年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水滑石的机械力化学/原位结晶法合成及其机理研究”、“电化学方法对稀土基AB5型储氢合金动力学性能关键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进行了评审。

专家组在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审阅成果报告的基础上,经质疑和讨论,认为该2项目按照计划书完成了既定研究目标和成果要求,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可向基金委提交结题报告。

基于水滑石与水镁石晶体结构相似性,“纳米水滑石的机械力化学/原位结晶法合成及其机理研究”项目以水镁石、氢氧化铝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机械力化学/原位结晶法合成了纯度为97.46%,白度为90%pH值为8.75,比表面积为28.521m2/g,平均晶粒粒径为40nm的纳米水滑石。系统研究了机械力化学/原位结晶法合成纳米水滑石的合成机理,揭示了非晶化和重结晶过程中水镁石和氢氧化铝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和晶体转化规律,阐明了机械力化学法制备前驱体的反应机理,并探讨了机械力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通过对比研究前驱体和水滑石原子表面结合能、晶体结构参数的变化,揭示了前驱体原位结晶生成纳米水滑石过程的晶体生长规律;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国际会议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鉴于目前对储氢合金电极表面吸附过程认识不清的现状以及吸放氢反应速率难以准确测定的问题,“电化学方法对稀土基AB5型储氢合金动力学性能关键问题的研究”项目采用电化学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解决长期以来对吸附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从理论和实验上阐明吸附过程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同时,找出一条全新的研究吸放氢反应速率的途径,并系统研究吸放氢反应的标准活化自由能和吸放氢反应速率常数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项目的实施将为储氢合金动力学性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推动镍氢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发展,有助于缓解当前严重的雾霾天气,对我国城市交通中的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项目公开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1